近幾天,上學經過一片蘆葦地時,我總會看見幾個爺爺奶奶在采蘆葦葉,一問才知道,原來是采來包粽子的,這讓我不由想起了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那里住著我的爺爺、奶奶和很多親人。家鄉的端午節很熱鬧,包粽子、掛菖蒲、艾草,還要賽龍舟。

每年端午節,爺爺會在門上掛上菖蒲和艾草,然后買來蘆葉,包好各種形狀的粽子。我最喜歡一種叫美人腳的,細長的尖角,配上圓圓的頭,不光好吃而且好看。粽子煮好后,除了我們自己吃,爺爺也會送一些給親朋好友。我們小孩子端午節時可好玩了,吃東家的粽子,扯西家的菖蒲,跟大人一起去采艾葉,學著包棕子,還要用艾葉煮水洗個澡。大人說端午用艾葉水洗了澡后不容易得皮膚病,真有意思。

而龍舟賽事在我的家鄉更是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2001年還舉辦過國際龍舟賽呢,2010年的龍舟賽也非常熱鬧。爺爺說他年輕的時候還是一名龍舟賽手呢。去年爺爺帶我去看龍舟賽,看到幾十條裝飾非常漂亮的龍舟在護城河上一字排開,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選手們爭先恐后,個個奮力當先,比賽非常精彩,讓人驚心動魄。

聽爺爺講,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但是在荊州,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因遭到奸臣陷害,在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老百姓得知這個消息,紛紛劃舟去救他;他們用竹筒貯米,投入江中,以免水中動物吞食屈原的尸體。為了紀念屈原,食粽和競舟的習俗從此就流傳下來。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雖然我現在跟著從軍的父親身在昆明,但我還是想念家鄉,想念家鄉端午節。

近幾天,上學經過一片蘆葦地時,我總會看見幾個爺爺奶奶在采蘆葦葉,一問才知道,原來是采來包粽子的,這讓我不由想起了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那里住著我的爺爺、奶奶和很多親人。家鄉的端午節很熱鬧,包粽子、掛菖蒲、艾草,還要賽龍舟。

每年端午節,爺爺會在門上掛上菖蒲和艾草,然后買來蘆葉,包好各種形狀的粽子。我最喜歡一種叫美人腳的,細長的尖角,配上圓圓的頭,不光好吃而且好看。粽子煮好后,除了我們自己吃,爺爺也會送一些給親朋好友。我們小孩子端午節時可好玩了,吃東家的粽子,扯西家的菖蒲,跟大人一起去采艾葉,學著包棕子,還要用艾葉煮水洗個澡。大人說端午用艾葉水洗了澡后不容易得皮膚病,真有意思。

而龍舟賽事在我的家鄉更是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2001年還舉辦過國際龍舟賽呢,2010年的龍舟賽也非常熱鬧。爺爺說他年輕的時候還是一名龍舟賽手呢。去年爺爺帶我去看龍舟賽,看到幾十條裝飾非常漂亮的龍舟在護城河上一字排開,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選手們爭先恐后,個個奮力當先,比賽非常精彩,讓人驚心動魄。

聽爺爺講,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但是在荊州,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因遭到奸臣陷害,在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老百姓得知這個消息,紛紛劃舟去救他;他們用竹筒貯米,投入江中,以免水中動物吞食屈原的尸體。為了紀念屈原,食粽和競舟的習俗從此就流傳下來。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雖然我現在跟著從軍的父親身在昆明,但我還是想念家鄉,想念家鄉端午節。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飄香時?!碑攦鹤影岩粡堉朽]關于端午節快遞粽子的宣傳畫放在我面前,并且十分清楚地跟我說:“媽媽,我姥爺說今年的端午節要給煙臺的老姥姥快遞這個粽子?!眱鹤右贿呎f一邊指著宣傳畫幾款不同包裝的粽子,準確的指出其中的一款告訴我,就是這種。是啊,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端午將至了,心底里暗涌的潮水傾斜而出,兒時的景象像部老片子一般開始上映。

也許我并不能奢求別人會明白父親對家鄉,對老人的那份情感。一個從農村出來,卻在城市工作三十多年的人,最終他不得不徹底的離開哪個他為之留戀的農村,留在這個城市里,那種對農村特有的留戀或者是無法用文字和語言來表達的。寫到這里,我想起自己,且不說父親,就連我也離開故鄉二十多年的光景了,那個遙遠,偏僻,甚至落后的小山村是什么模樣,已經全然不記得了?,F在,每天出沒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感受陌生的面孔和緊張的生活環境,心累的時候,卻總會無緣無故的想起那個遙遠的小山村。記得最清楚的便是故鄉的大海和藍天,現在位于城市,是重度污染的鋼鐵小城,沒有家鄉那樣透徹的藍天,當然也遠離大海邊,城市里滿眼都是煙霧和燈光,徹底的遮蓋了那些最自然的風景。

記得兒時的端午節,當年的我只有今天的兒子一般的大,那樣盼星星盼月亮的盼望著端午節的到來。因為那一天,長輩會把準備好的五彩線寄在孩子們的手腕或腳腕上,街坊鄰里的玩伴們人手各拿自家包的粽子,互相比試著誰家的餡最好吃。哪個年代的盡管已經走得好遠遠了,至今想起來卻也讓人感覺好不熱鬧,也許在兒時的記憶里只要有的吃、有的玩那便是孩子們最純真的開心的想法。

后來一點點的長大了,慢慢的明白了端午節的來歷:楚國詩人屈原因愛國不得志而跳進滔滔江水,一為殉國,二為言志。百姓為了紀念也為了保護屈大夫的遺體不被魚吃掉,在每一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把包好的粽子投進汨羅江。久而久之,演變成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我想,對于我來說,端午節除了這個久遠的關于緬懷屈原的傳說之外,就要是領著比我下兩歲的弟弟,徒步行走五六里路,給姥姥家送粽子的事情了。事隔多年,早已經忘記了當時一點點的細節,不過依稀記得那一年自己并沒有上學,大概只有六歲吧,記憶里的只有家鄉那條細長的沙土路,還有手中那一串沉甸甸的粽子。

如今的端午節,我不知道是否還會有人是為了去紀念,緬懷,想念屈原,或者如今它的代表也不過是一個民間傳統的節日而已,是一個可以讓商家們用來宣傳謀取契機的商業手段。不過,一直以來,我很喜歡我們中國的這些節日,在我看來所有的有關于我們中國的節日都可以給人一種很溫馨,很幸福的感覺,因為中國人過節都喜歡一家人歡歡喜喜的在一起團圓。因為平日里大家各自有自己的工作或者小的家庭,很難有機會見面湊在一起吃頓飯。而這些節日似乎可以給我們一些見面的機會,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理由在一起歡聚歡慶。

發展的社會,發展的城市,如今回鄉再也不用跟從前一樣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了,或者今天回鄉的路程真的可以用李白的那句:千里江陵一日還來概括了,這樣說只是要證明,只要我愿意輕易就可以抵達最初的故鄉。只是,故鄉不再是從前的故鄉,故鄉的人也不再是從前的人的。那些兒時的玩伴早已經不知去向面目全非,留在心中的美好,或許,只是海邊升起的那一輪滿月的記憶。常常午夜夢回,夢見自己梳著羊角辮的模樣,牽著比自己還要小兩歲的弟弟的手,走在蜿蜒的沙土鄉間小路上,手中提著一串沉甸甸的粽子,走啊走啊,走在沒有盡頭的灰白色的記憶里。

很多時候不愿跟人提及家鄉,不敢想起家鄉親人和玩伴,怕不能自已,沒有經歷的人,是很難讀懂我心中那一種愁緒??傁?,有時間,再回故鄉走一走,踩一踩那泥土,聞一聞花香,抱一抱那棵老杏樹,喝一口家鄉的井水,讓親情滋潤離別的情愁??偸沁@樣不停地想,想著想著自己也一天天的老去了。

以“端午節”為話題的習作提綱

1、場面如何熱鬧(進行“面”的描寫):龍舟比賽馬上開始了,聽,什么聲音(寫把用一些成語來形容聲音?看,兩岸的人多嗎(請用一個成語形容人很多)人們在干什么(可以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形容),龍舟比賽激烈嗎,請用一些生動的成語來形容?此時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2、寫寫比賽的具體情況,(進行“點”的描寫):其中一位鼓手可真賣勁呀,請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具體寫寫鼓手的表現。選手們隨著鼓聲有節奏怎么做,請具體寫寫選手們怎么劃龍舟(動作,神態,語言描寫)。這時,后面的龍舟追上了,岸上的人有什么反應?這下子落后的那條龍舟的鼓手怎么做,選手什么反應?

3、寫寫結果:快到終點了,選手們有什么反應。當其中一條龍舟終點線,選手什么反應(神態,動作),其他選手又有什么表現(神態,動作),岸上的人們有什么表現(動作,神態)我當是什么心情,想什么?

4、寫寫對賽龍舟的看法:你認為端午節賽龍舟,這個習俗好不好,為什么?(或寫寫,在這次龍舟比賽你學到什么?或談談你對這次龍舟比賽的看法,可以是對選手的看法,或岸對上人們的看法,或其它)

好詞:蓄勢待發鑼鼓喧天熱火朝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摩肩接揰人聲鼎沸彩旗翻飛歡聲雷動歡欣鼓舞擊掌喝彩箭一般射出你追我趕咬緊牙關滿頭大汗鏗鏘有力節奏鮮明震耳欲聾一起用力,一起使勁木槳在上下飛舞小龍艇像離弦之箭直射向前,濺起許多小浪花雷鳴般的掌聲在賽龍舟中,不僅要團結,還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在學習、生活中更是這樣!

二、包粽子、吃粽子:寫出學包粽子的過程,注意寫出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什么趣事或碰到什么困難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說說你吃過有什么餡的粽子,好吃嗎,形容一

今天我們也來包粽子,我們包什么餡的粽子,首先怎么做,然后怎么做,接著怎么做??(請用“先、然后、接著、再、然后、最后”等詞來介紹包粽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碰到什么困難,怎么想,后來怎么解決的,請在寫過程中進行適當描寫。粽子放在鍋里燒了,過了幾個小時后,你聞到怎么樣味道?此時你有什么感受?當你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要吃時,發生什么有趣的事。請說說,剛出鍋的粽子味道怎樣(可以進行聯想,比如“我仿佛感到??”)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請略說一下它的由來。

端午節有什么風俗,你最喜歡哪個風俗?

每當端午節時,媽媽總會準備什么?于是我們小孩子們就會怎么做?碰蛋游戲開始了,雙方怎么做?請具體寫寫碰蛋時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呀,我的蛋撞裂了,這時對方什么反應(神態,動作),你什么心情,想什么?第二輪賽中你挑了一個怎樣的蛋,想什么?這回比賽,你怎么做?結果怎樣?碰蛋游戲好玩嗎,它給你帶來什么收獲?

1、請以一首詩引出端午節,并寫寫端午節的由來

4、寫寫包粽子的過程或吃粽子的有趣事情

節分端午自誰音,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記得小時候,過端午節,總是一早起來,站在院里活動身骨,然后在耳邊掛上一脈不知名的植物,那個植物有一種攝人的清香,睡意不知不覺都被卷走,腦中只有一股清風在環繞。

那時候還小,不知道那植物有什么用處,但是聽爺爺奶奶說過,那是一種可以避邪的草藥,端午那天是必不可少的。

你也千萬別不信。我羰午那天出門,看到家家戶戶上掛著的都是那種植物,在門窗上,在小屋中,整個小城迷漫著這種清香的氣味,令人心曠神怡。

中午的時候,我們孩子們可高興了,因為我們可以吃鴨蛋了。

你別認為鴨蛋沒什么,你得記住,那一天是端午。

沒錯,端午的鴨蛋是很特別的。

這些鴨蛋是以我上文說的藥草煮出來的,那藥香再加上鴨蛋本身的香味,別提多誘人了,而且,鴨蛋也因為藥草的浸泡,全變成了青黃色,看著都讓人眼讒。

兒時手比較小,想多拿鴨蛋卻拿不了幾個,所以總是用毛線織成一個絡子,然后用一個個裝在里面,掛在胸前,這當然不好看!但當時卻是我們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掛久了,我們一高興,便掏出絡子里的鴨蛋,吃了。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其它都不碰破。吃光里面的蛋黃蛋白后,便用清水洗凈。晚上一到,便鉆進竹林中,抓幾只螢火蟲,放在蛋殼中,在上面蓋一層薄羅,封好。螢火蟲便在里面一閃閃地亮,很是燦爛!

現在長大了,竹林也消失了,大概不會再有兒時的端午吧!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我也了解一些,據說是紀念屈原,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廣泛升入人心。因此,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這一天無論到城市還是鄉村,都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我們不僅可以享受到豐盛的佳肴,還可以享受節日里濃濃的溫情。

大家都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重頭戲。每家每戶都為包粽子這個大工程準備著,雖然我家沒做,但是幾天前我已在舅舅家體驗到了整個制作過程,讓我回味無窮。

首先放一些幾抖糯米浸泡一整晚。天亮了,我和表姐們就去采摘棕葉。棕葉枝細葉大,生于陰面的山間谷底,一棵上長得很茂盛,經過我們精挑細選,一會兒,袋子就豐滿了?;厝サ纳铰飞想m然有些崎嶇,但在這綠水青山,溪澗流水潺潺,林間鳥語花香的自然風光,我們仍是邁著輕快的步伐。

下午,我們就進行了包粽的活動。一大盆生糯米,一盆香噴噴的豬肉和花生,還有幾條白細的小繩掛在椅子上以便包扎和節省空間。我和表姐們都躍躍欲試,便也跟著學,也能學出幾分模樣。一般都是三角粽,但也能做出新花樣,如長長的、微型的。一個個給粽枝緊緊地捆在空中,四個一小串,八個十六個為大串。一串串都躺到大鐵鍋里,燒了很長時間,撲鼻的粽香

才慢慢地從鍋里散發出來。我們在廚房里俳徊,張望,直咽口水,我們還直念叨著呆會要吃多少個,非得吃個夠!鍋蓋終于掀開了,粽子的香氣撲面而來,我吃了一個又一個。我們都洋溢在節日的歡樂中。

今天,我也嘗遍了各家送的粽子,各有各的風味,五花八門。午餐是節日的高潮。粽子依然占主體地位,一大盤粽子居中,青黛色的外衣,四角如菱,系著淡青的腰帶。腰帶打的是活結,一抽就撒;要是打成死結,就叫罵娘粽-急著要吃,可又解不開,就罵開了。其次是釀豆腐,這是我家節日里少不了的特色菜了,字面看也許你會覺得很麻煩,其實不難。用剁碎的豬肉放些香料,然后在豆腐上掀一個小坑,把豬肉捏進去,簡直一個精品,再一個個放進油里炸,便是黃澄澄的方金子一般,那股香味更是誘人,;令人“口水直流三千丈”,其它也就幾樣家常小菜。雖然這樣也不算很豐富,但我還是很開心,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在電視上,也報道了城市端午節的一些消息。令人新奇的是那個“粽王”,擺在那大廳前讓人觀看,有人還擁抱它,感受它的碩大,報道說可以讓幾千人吃個夠,真令人耳目一新。還有那一幕幕壯觀的賽龍舟,轟鳴的敲鼓聲,人們的呼喊聲,繪成一幅美妙的賽龍舟圖。

端午節從淚羅江的波浪里悄然走來,幾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猶如一滴墨汁,把中華大地染成棕葉式的青綠。端午節里,那個過程,那種氛圍,那種樂趣,都讓我們回味無窮。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我也了解一些,據說是紀念屈原,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廣泛升入人心。因此,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這一天無論到城市還是鄉村,都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我們不僅可以享受到豐盛的佳肴,還可以享受節日里濃濃的溫情。

大家都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重頭戲。每家每戶都為包粽子這個大工程準備著,雖然我家沒做,但是幾天前我已在舅舅家體驗到了整個制作過程,讓我回味無窮。

首先放一些幾抖糯米浸泡一整晚。天亮了,我和表姐們就去采摘棕葉。棕葉枝細葉大,生于陰面的山間谷底,一棵上長得很茂盛,經過我們精挑細選,一會兒,袋子就豐滿了?;厝サ纳铰飞想m然有些崎嶇,但在這綠水青山,溪澗流水潺潺,林間鳥語花香的自然風光,我們仍是邁著輕快的步伐。

下午,我們就進行了包粽的活動。一大盆生糯米,一盆香噴噴的豬肉和花生,還有幾條白細的小繩掛在椅子上以便包扎和節省空間。我和表姐們都躍躍欲試,便也跟著學,也能學出幾分模樣。一般都是三角粽,但也能做出新花樣,如長長的、微型的。一個個給粽枝緊緊地捆在空中,四個一小串,八個十六個為大串。一串串都躺到大鐵鍋里,燒了很長時間,撲鼻的粽香

才慢慢地從鍋里散發出來。我們在廚房里俳徊,張望,直咽口水,我們還直念叨著呆會要吃多少個,非得吃個夠!鍋蓋終于掀開了,粽子的香氣撲面而來,我吃了一個又一個。我們都洋溢在節日的歡樂中。

今天,我也嘗遍了各家送的粽子,各有各的風味,五花八門。午餐是節日的高潮。粽子依然占主體地位,一大盤粽子居中,青黛色的外衣,四角如菱,系著淡青的腰帶。腰帶打的是活結,一抽就撒;要是打成死結,就叫罵娘粽-急著要吃,可又解不開,就罵開了。其次是釀豆腐,這是我家節日里少不了的特色菜了,字面看也許你會覺得很麻煩,其實不難。用剁碎的豬肉放些香料,然后在豆腐上掀一個小坑,把豬肉捏進去,簡直一個精品,再一個個放進油里炸,便是黃澄澄的方金子一般,那股香味更是誘人,;令人“口水直流三千丈”,其它也就幾樣家常小菜。雖然這樣也不算很豐富,但我還是很開心,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在電視上,也報道了城市端午節的一些消息。令人新奇的是那個“粽王”,擺在那大廳前讓人觀看,有人還擁抱它,感受它的碩大,報道說可以讓幾千人吃個夠,真令人耳目一新。還有那一幕幕壯觀的賽龍舟,轟鳴的敲鼓聲,人們的呼喊聲,繪成一幅美妙的賽龍舟圖。

端午節從淚羅江的波浪里悄然走來,幾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猶如一滴墨汁,把中華大地染成棕葉式的青綠。端午節里,那個過程,那種氛圍,那種樂趣,都讓我們回味無窮。